期刊介绍
期刊导读
- 12/13生物学通报论文搜索(生物学通报杂志)
- 12/07生物学通报核心期刊(自然杂志的期刊列表)
- 10/08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公布,瑞典生物学家
- 08/18如何在地球极端时刻“活命”?古生物学家:够
- 08/10这本硅谷生物学家的处女作科幻小说,看起来像
如何在地球极端时刻“活命”?古生物学家:够
这是6600万年前,一颗巨大的小行星撞击了今天墨西哥海岸位置后所发生的景象。这次撞击相当于10亿枚以上的核弹爆炸,使地球上四分之三的物种灭绝,彻底终结了白垩纪,也终结了威胁哺乳动物好几代的敌人——恐龙。暴龙、三角龙、鸭嘴龙、长颈龙……所有知名和不知名的恐龙,都湮灭在这场灾难中。
事实上,在古新世早期,大脑太大的哺乳动物可能处于不利地位。“一个大的大脑意味着需要更多的营养来维持它,”伯特兰说,“如果没有足够的食物,动物就会灭绝,那为什么要长一个很大的大脑呢?”
天空黑暗,火山灰弥漫,加上足以致命的高温,这大概是地球历史上最恐怖的一天。一只毛茸茸的小动物在这地狱般的景象中匆匆奔跑,在残骸中搜寻昆虫,吃掉后迅速逃回自己的庇护所。在它周围,是成千上万只恐龙的尸体。
而布鲁萨特和他的同事们似乎对这件事有不一样的理解。“人类是偶然诞生在地球的,”伯特兰说,“这颗小行星可能与地球失之毫厘,也可能坠落在地球的另一个区域的海洋中,这将对物种的选择产生巨大影响。当我想到这件事的时候,我不得不承认,这太疯狂了。”
↑哺乳动物与恐龙生活在一起已经有几千年了,它们一般都很小
在随后的古新世时期,森林大面积燃烧,海啸袭击海岸,大量汽化的岩石、火山灰和灰尘弥漫在大气中。不过,这个世界并非没有幸存者,比如已知最早的灵长类动物,看起来像鼩鼱和小松鼠混合体的普尔加托里猴。虽然在这场全球性灾难中其物种数量不可避免地减少了,但至少它活了下来。
也是绝无仅有的机会
相比于食物来源单一的哺乳动物,那些食谱广泛的更容易存活,因为它们总能找到东西吃。鼠齿龙(一种和猫差不多大的食肉动物)是只猎捕单一种类的动物。由于它们的猎物在灾难后几乎灭绝,鼠齿龙自身也难以生存。“那些经历了大灭绝的动物基本上是因为‘不挑食'而活下来的。”雪莱说。
爱丁堡哺乳动物古生物学博士后萨拉·雪莱称,早在白垩纪晚期,哺乳动物就具有了极其丰富的多样性,大多数会在树上和洞穴里找虫子吃。当然,据雪莱介绍,并非所有的都是食虫动物,还有喜欢吃水果、坚果和种子的多瘤齿兽类,以及咬合力极强的食肉动物。
古生物学家:大灭绝是前所未有灾难
爱丁堡研究小组发现,哺乳动物的大脑体积一度跟不上变化的速度。“我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,因为我们总觉得是智力使人类生存下来并统治这个星球,”伯特兰说。“但是,从数据来看,大一些的大脑并不是让动物在小行星撞击后存活下来的重要因素。”
关键一:体型小
雪莱表示,它们有很大的肌肉附着和巨大的骨骼,在现存的动物中,它们与地面栖息和穴居物种相似性最大。“由此产生的假设是,这些动物能够幸存是因为它们可以挖到地下躲藏一段时间,熬过撞击、火灾和核冬天。”
但当小行星撞击地球时,这种丰富的多样性就被摧毁了——大约90%的哺乳动物惨遭灭绝。尽管令人惋惜,但这给幸存者创造了宝贵的机会。蓝鲸、猎豹、睡鼠、鸭嘴兽等物种大量繁衍,人类的祖先也在这个时候开始出现。
想在火灾、核冬天生存下来
“这些小型哺乳动物可能看起来像老鼠,但它们非常适合小行星撞击后那种真正噩梦般的环境。”布鲁萨特称。
“想象一下,假如你是我们这些小小的祖先之一,一个躲在暗处、只有老鼠大小的小动物,经历了地球历史上的这一刻,”布鲁萨特说,“然后你发现,霸王龙和长颈恐龙都突然消失了,世界一下子变得无比广阔。”
↑大型食草动物如鬣狗(左)和大型食肉动物如弓形兽(右)在恐龙死亡后进化而来
在这些哺乳动物中,以种子为食的可能是最幸运的。布鲁萨特说,种子就像“食物银行”,只要是能吃种子的动物,就不用担心食物问题,因此对于长着喙的鸟类和一些专门吃种子的哺乳动物来说,这可谓是“好运来临”。除了维持受灾动物的生存,种子还能在核冬天消失时帮助重建森林和其他植被。
关键三:不多想
小行星撞击地球的那一天对任何生物来说都是非常糟糕的一天。“这不是一颗普通的小行星”,布鲁萨特强调,“这是至少在过去5亿年里撞击地球的最大的小行星,哺乳动物差点就和恐龙一样全部灭绝了。”
文章来源:《生物学通报》 网址: http://www.swxtbzz.cn/zonghexinwen/2022/0818/543.html